感受性与感觉阈限的定义
每个人都有感觉器官,但是,各人感觉器官的感觉能力却不相同,有人感觉能力强,有人感觉能力弱。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叫感受性。感觉能力强,感受性就高;感觉能力弱,感受性就低。感受性的高低可以拿刚刚引起感觉的刺激强度加以度量。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叫感觉阈限,感觉阈限低的,很弱的刺激就能感觉到,其感受性高;感觉阙限高的,需要比较强的刺激才能感受到,其感受性低。感受性是用感觉阈限的大小来度量的,两者成反比。客观事物对感觉器官发生的作用叫刺激,发生作用的物体叫刺激物。我们经常只用刺激这个概念,某种场合下它指的是对感觉器官发生的作用,另一种场合下它又指的是发生作用的物体,大家很容易分辨得出来。有的感觉器官可以反映几种刺激,但是,一种感觉器官只对一种刺激最敏感。一种刺激能引起某一感觉器官最敏锐的感觉,这种刺激就是这种感觉器官的适宜刺激,其他的刺激对这种感觉器官来说就是非适宜刺激
感受性与感觉阈限的种类
感觉阈限可分为绝对感觉阀限和差别感觉阈限;感受性也可分为绝对感受性和差别感受性。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强度叫绝对感觉阙限,又叫绝对阈限。绝对阈限表示的是绝对感受性。能够觉察出来的刺激强度越小,表示感受性越高,否则便是感受性低。感觉阈限是一个范围,能够感觉到的最小刺激强度叫下限,能够忍受的刺激的最大强度叫上限。 下限和上限之间的刺激都是可以引起感觉的范围。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的最小变化量叫差别感觉阈限,或叫差别阈限,又叫最小可觉差,其英文缩写为“j. n. d.”。差别阈限表示的是差别感受性,一个人能够觉察到的差别越小,说明他的差别感受性越高。德国生理学家韦伯(Weber, E. H.) 1840 年测量了重量的差别阈限,发现差别阈限和原来刺激强度的比例是一个常数, 用公式表示就是ΔI/I=K。 其中,ΔI 是差别限,I 是原来的刺激强度,K 是一个常数,这个常数叫韦伯常数,或者叫韦伯分数,这个定律就是韦伯定律。后来研究发现,不同感觉器官的韦伯分数是不同的,而且,韦伯定律只适用于中等强度刺激的范围。德国心理学家费希纳(Fechner, G. T. ) 1860 年在韦伯定律的基础上,用差别阈限作为感觉的单位,测量了刺激的物理量和它所引起的心理量。结果发现,感觉的强度与刺激强度的对数成正比。用公式表示就是: S=KIgR。 式中,S 是心理量,R 是物理量,K 是一个常数, 这就是费希纳定律。不同感觉器官的 K 值是不同的,费希纳定律也只适用于中等强度的刺激。从费希纳定律可以看到,我们不能拿刺激的物理单位来代表它所引起的心理强度的单位
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