睡眠
人的一生大约有 1/3 的时间是在睡眠中度过的,人们在很早以前就注意对睡眠的研究。近几十年来,科学家用脑电波的变化作为观察脑的活动的客观指标,获得了重要的成果。根据脑电波的变化,可以将睡眠分为如下四个阶段:
第一阶段的脑电波的频率较低、波幅较小。在这一阶段里,身体放松,呼吸变慢,很容易被外界刺激惊醒,这一阶段大约持续 10 分钟。
第二阶段偶尔会出现短暂爆发的、频率高、波幅大的脑电波,叫睡眠锭。在这一阶段里,个体很难被叫醒,这阶段大约持续 20 分钟。
第三阶段的脑电波的频率继续降低,波幅更大,出现 8 波,有时会出现睡眠锭。这一阶段大约持续 40 分钟。
第四阶段的脑电波大多呈现为 8 波。在这一阶段里,肌肉进一步放松,身体的各项功能指标都会变慢,称为深度睡眠阶段。这一阶段大约持续 20 分钟,且前半夜长、后半夜短。这四个阶段大约要 90 分钟左右。此后便进入快速眼动睡眠阶段。这一阶段 8 波消失,类似于清醒状态下的高频低幅脑电波出现,眼球开始快速上下左右移动,梦境开始出现,这一阶段大约持续 5~10 分钟。
在快速眼动睡眠阶段之后,又会重复上述睡眠的四个阶段,第四个睡眠阶段结束之后,又会出现一次快速眼动睡眠阶段,而且时间会比第一次长,直至最后一次可长达 1 个小时。像这样的睡眠周期不断循环,直至醒来。不过,随着黎明的渐渐到来,第四阶段和第三阶段的睡眠会逐渐消失。睡眠可以使机体恢复机能,因为身体和大脑在睡眠中可以得到休息,从而恢复其功能。但是,实验证明,睡眠的时间可以通过训练而缩短,关键是睡眠的质量,只要入睡快,深度睡眠阶段所占的比例加大,睡眠的效率就能提高。从进化的角度来说,睡眠对机体也起着保护的作用。因为大多数动物在黑夜都要睡眠,人在黑夜也不必觅食、预防凶猛野兽的伤害或从事其他活动,因而易于保存能量
梦
研究发现,睡眠中人人都做梦,只是醒来以后有人记得起自己做过的梦,有人记不起自己做过的梦。梦的内容可以是做梦时外界的刺激物,还可以是“日有所思,夜有所梦”;还可以是机体的状态,饿了或冷了,引起吃饭、掉进水里的梦等。梦有很多特点,如梦境的不连续性、不协调性和认知的不确定性等。梦中的情节可能前后没有联系,甚至前后是矛盾的,梦中的人既像谁,又不像谁,梦中的情景既熟悉,又生疏,它们多是模模糊糊的,具有认知的不确定性。梦的最主要特点是梦境的不连续性,即梦中的思想、行为或情景会突然变成与原来无关的其他的思想、行为或情景。梦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和心理现象,做梦不会妨碍人的休息,梦的内容也不是别人给自己带来的某种信息,更不是吉凶祸福的预兆,不应该对梦抱有担心的心理。实验证明,如果对快速眼动阶段的睡眠进行剥夺,即进行梦剥夺,在几天梦剥夺之后,让被试者好好睡觉,让他随便去做梦,醒来之后,一切症状就都消失了。可见,不让做梦反而会打乱他正常的生活秩序,会对他的身体产生不良的影响。弗洛伊德用精神分析的观点来解释梦,他认为梦是压抑到潜意识里的冲动或愿望的反映。在睡眠状态下,由于意识的控制能力降低,被压抑到潜意识中的这些冲动和愿望,便会以改变的形态在梦中表现出来
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